400-6009-602
360°翻转铰链!这是 Yoga 系列的灵魂。传统的二合一设备多数采用旋转、分离式设计,而 Yoga 直接把铰链做到能向后翻折,形成笔记本、平板、站立、帐篷四种模式,使用场景更自由。
机身材质:采用铝合金外壳,质感扎实耐用。转轴阻尼调校得比较稳,不会因为重量而轻易晃动。
颜色风格:除了常规的银灰色,联想当时特别推出了“日光橙”,主打年轻化和时尚感,在商务本主导的年代算是很大胆的尝试。
轻薄便携:厚度约 16.9mm,重量 1.54kg。在 2012 年属于“超极本”范畴,跟同代 MacBook Air、华硕 Zenbook 是同一类定位。
屏幕素质:13.3 英寸 IPS 面板,分辨率 1600×900(比主流 1366×768 要细腻),可视角度广,色彩饱满。
触控体验:支持 10 点电容触控,和 Windows 8 的“开始屏幕”“磁贴”操作契合。那时微软正在大力推广触屏交互,Yoga 13 几乎是标杆级的示范机型。
键盘/触控板:传统巧克力键盘,键程较浅,但反馈清晰。唯一的小妥协是屏幕翻折成平板时,键盘会朝外,虽然键帽会自动锁定不触发,但手感上会有点别扭。
处理器:搭载第三代 Intel Core i5(Ivy Bridge 架构),当时的主流高效能低功耗处理器,足够办公和轻度影音。
内存:4GB(不可扩展,这是 Yoga 系列早期的限制之一)。
存储:128GB SSD,相比传统机械硬盘,开机和程序响应速度快很多。
显卡:核芯显卡 HD 4000,足够日常使用,但不适合大型 3D 游戏。
续航:官方标称约 8 小时,实际使用大概 5-6 小时,属于当年超极本平均水准。
USB 3.0 ×1、USB 2.0 ×1
HDMI 输出
SD 卡读卡器
耳机/麦克风接口
接口数量不算多,但足够基本办公和影音需求。
2012 年 CES 首秀:Yoga 13 一经亮相就获得多个创新奖项,因为“360°翻转”这种形式之前几乎没人想到。
二合一本鼻祖:后来微软推出的 Surface 系列走了键盘分离路线,而 Yoga 系列则延续了 360°翻转设计,影响了 HP、戴尔、华硕等品牌的二合一本思路。
定位人群:既想要 Windows 笔记本的生产力,又希望在闲暇时拥有平板的便携娱乐体验的用户。可以说,它把“超极本 + 平板”融合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。
创新的 360°翻转设计,多形态使用。
轻薄便携,质感好。
屏幕素质优秀,支持多点触控。
SSD 加持,响应迅速。
但是内存不可扩展,4GB 容量偏小。
屏幕分辨率在今天看来不够细腻(不过当年算不错)。
作为平板使用时,机身 1.5kg 稍显笨重。
接口数量有限。
如果说 Surface 定义了“平板 + 笔记本”分离式二合一,那么 Yoga 13 则开创了“笔记本 + 平板”翻转式二合一,算是 Windows 触控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设计之一。